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十分關心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邊疆團結穩定。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到云南考察、給云南干部群眾回信,叮囑云南各族人民要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牢記心間、融入血液,共守祖國疆土、共建美好家園;要求云南努力成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不斷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推動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
昆明作為轄民族自治地方最多、唯一擁有“邊境線和邊境口岸”的省會城市,做好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國都具有特殊重要意義。我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囑托,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全面推動新一輪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創建,帶領全市各族干部群眾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奮力開創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新局面。
強化政治引領,加強黨對民族工作的全面領導
加強和完善黨的全面領導,是做好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證。我們始終從政治上、大局上把握民族工作,把黨的領導貫穿昆明民族工作的各領域全過程,不斷鞏固各民族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注重思想引領。完整準確全面把握和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始終把牢新時代民族工作的正確方向,聚焦“四個與共”“五個認同”,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黨委(黨組)理論中心組學習的重要內容和黨校、學校教育培訓內容,著力提升解決民族問題、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擰緊責任鏈條。壓實黨委主體責任,落實“兩個納入”,建立民族工作委員制、民族工作協調機制,加強政策研究、綜合協調和督促檢查,形成黨委統一領導、政府依法管理、統戰部門牽頭協調、民族工作部門履職盡責、各部門通力合作、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格局。
夯實基層基礎。按照“四個特別”要求,堅持“四用四不用”選人用人導向,著力培養選拔懂民族政策、有民族感情、會做民族工作的干部。加強基層統戰民族工作人員配備和工作保障,在全市143個鄉鎮(街道)均配備統戰委員,全市1775個村(社區)均設置統戰聯絡員,實現全覆蓋,確保黨的民族政策到基層有人懂、民族工作在基層有人抓。
堅持文化鑄魂,積極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文化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我們堅守中華文化立場,不斷增強中華文化認同,使各族群眾人心歸聚、精神相依。
講好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昆明故事”。秉持“共”的理念,實施“枝繁干壯”工程,精心策劃12個民族文化保護傳承項目和兩個民族文化精品項目;依托晉寧石寨山舊址公園考古發掘出土“滇王之印”“滇國相印”等文物,深化歷史溯源,推出“博物館之夜”“考古開放日”“文物發聲”等活動,講好中華民族從多元走向一體的歷史故事;依托西南聯大、云南陸軍講武堂等博物館群,講好護國與抗戰、紅軍長征過昆明、聶耳和國歌等抵御外侮、維護統一的“昆明故事”,用文物和文化遺產闡釋好“五個共同”的正確中華民族歷史觀和“四個與共”的中華民族共同體理念。
▲11月29日,云南省昆明市五華區文林小學在五華區青少年宮開展滇劇演出活動,專業滇劇演員和滇劇傳習班的學生共同表演節目。新華社發(彭奕凱攝)
搭建文化交流互鑒橋梁。突出“融”的導向,實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計劃,與北京、上海及省內州市青少年聯合開展主題夏(冬)令營、民族團結同心營等活動。打造一系列各民族共享的文化活動品牌,連續舉辦5屆“山?;ㄕZ·兩岸花植設計嘉年華”,開展兩岸青年中華文化交流、云南民歌大家唱等活動,以有形之舉、有感之方、有效之力讓中華文化得到充分展現,直抵人心。
強化宣傳教育引導。強化“合”的力量,全力推進實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工程。對于中小學生,把“五旗五徽五認同”教育實踐融入課程體系;對于黨員干部,強化“五史五觀五認同”教育實踐;對于各族群眾,全面開展“三意識五認同”教育活動。與此同時,利用網絡新媒體、新技術、新業態傳播民族團結進步正能量,引導各族干部群眾樹立正確“五觀”,不斷增進“五個認同”,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植心靈深處。
聚焦富民強基,持續推動各民族共同邁向現代化
圍繞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時提出的“一個跨越”“三個定位”等重要指示精神,探索打好促進昆明高質量發展和賦予“三個意義”組合拳,推動各族干部群眾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共同奮斗。
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以中老鐵路開通運營和全面托管西雙版納州磨憨鎮為契機,全力推進面向印度洋國際陸海大通道建設,創新“以城帶邊、以城興邊”機制,實施“四區聯動”“飛地園區”跨區域協作發展。深化央地合作,搶抓東西部協作承接產業轉移機遇,加速磨憨國際口岸城市建設步伐,將磨憨打造成為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重要支點、民族團結進步和興邊富民的示范區。
▲12月8日,在昆明市云南花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花藝師向學員講解花束制作方法。新華社記者 高詠薇 攝
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堅持大抓產業、主攻工業,全力打造“8+N”重點產業集群,統籌抓好工業強市、貿易富市、旅游興市、金融活市戰略,大力實施制造業“千百十”工程,積極發展對外貿易,全力推動旅游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現代金融業,在擴大消費、科技創新、總部經濟等方面持續發力,著力把昆明建設成為輻射南亞東南亞的產業高地。
有效銜接鄉村振興。啟動脫貧人口持續增收三年行動,全面推進落實“六個一批”增收措施,有力促進脫貧人口持續穩定增收。實施農業現代化三年行動,推進“1+9+2”農業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一縣一業”示范建設,抓好肉牛、中藥材等產業集群發展,培育壯大民族地區特色優勢產業。學習“千萬工程”經驗,以民族團結進步“十百千萬”示范引領工程為抓手,支持民族地區群眾改善生產生活條件。
增加優質公共服務供給。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深入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增加優質文化供給,持續推動公園城市建設,大力開展城市品質提升“七大行動”,實施滇池治理“六大工程”,城鄉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配套持續完善,各族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拓展互嵌共融,有力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
秉持“來到昆明就是一家人”的理念,不斷拓寬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實踐路徑。
▲12月7日,游客在昆明市官渡區滇憶465米軌夜市游覽購物。新華社記者 高詠薇 攝
深化空間互嵌,實現共居共學。積極探索“商超+社區”“產業+人才”等互嵌模式,“插花式”安置易地搬遷群眾,開發“安家昆明”等微信小程序,為流動人口提供便捷服務,與17個地區建立各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跨區域協作機制,讓各民族流動人口“進得來、融得進、過得好”。
深化文化互嵌,實現共通共融。創新實施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計劃,打造10條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旅游線路,積極承辦體育賽事,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火把節、花山節等節慶活動。舉辦“中華民族一家親”書畫展及“絲路云裳·昆明民族時裝周”等系列主題活動,凝聚“中華民族一家親”社會共識。
深化經濟互嵌,實現共建共享。創新制定跨區域產業協調發展、招商引資項目跨區域協作、存量產業項目跨區域流轉“1+2”制度以及主城區對口幫扶北部三縣(區)機制,依托滬滇協作、昆迪合作等機制,加強經濟互補、產業協作、利益共享。
深化社會互嵌,實現共事共樂。全面實施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計劃,建立“五社聯動”機制,成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社區學院和城市民族工作法律服務中心,進一步優化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
深化心理互嵌,實現共情共鳴。充分挖掘身邊愛黨愛國愛民的典型人物事跡,發動“春城紅石榴宣講團”進村入戶宣講。發揮典型示范引領作用,大力宣傳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事跡,凝聚共同的價值追求,拉近各族群眾的心理距離。
加強法治建設,全面提升民族事務治理水平
將依法治理民族事務作為法治昆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不斷增強各族群眾國家意識、公民意識、法治意識。
保障各族群眾合法權益。依法妥善處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完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積極推進訴源治理,推動法治力量下沉鄉村,縣、鄉、村三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站)全覆蓋,實現矛盾糾紛的源頭預防、就地化解。
加強民族事務治理。完善民族工作的系列政策文件,開展涉及民族政策的專項清理,尋甸縣出臺全省首部縣級民族團結進步條例,不斷健全民族事務法規體系。開展普法強基補短板專項行動,不斷提升各族群眾的法治意識。將民族事務治理納入基層社會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截至目前,全市共創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15個。2023年,昆明成功創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
扎實開展強邊固防。托管磨憨后,昆明設立邊防委及其辦公室,成立黨政軍警民聯合指揮中心,建立“十戶聯防”鄰里守望機制,構建黨委領導下的邊境基層治理體系和工作格局。從市級抽調公職人員派駐磨憨邊境聯防所,聯動青年護村隊、巾幗護村隊等力量,打造“村村是堡壘、戶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守邊鋼鐵長城。
民族團結是發展進步的基石,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昆明市將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與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給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盟誓代表后代重要回信精神緊密結合起來,堅決扛牢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政治責任,以實際行動落實民族地區各項工作都要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聚焦的要求,持續推動昆明民族工作走在前列,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貢獻昆明力量,交出一份令人滿意的昆明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