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際金融報
記者:王瑩
保險公司分支機構持續“瘦身”。
1月8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官網先后披露,同意安盛天平財險寧晉支公司、大家財險巴州中心支公司焉耆營銷服務部撤銷的批復。除此之外,2025年開年僅一周,泰康人壽遼寧錦州錦港營銷服務部、長安責任保險煙臺市龍口支公司與招遠支公司等先后獲批撤銷。
事實上,這只是保險業“瘦身期”的一個縮影。《國際金融報》記者據金融監管總局保險許可證查詢信息統計,2024年,共有2013家保險公司分支機構退出,同時新設分支機構585家,市場整體數量呈收縮狀態。
分支機構大規模離場的背后,是人口紅利的逐步消退,保險業過去“跑馬圈地”式的粗放型發展模式已經不再適應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在業內人士看來,未來線下網點的角色將更多地轉變為體驗中心與服務中心,與線上渠道形成互補,共同構建全方位的客戶服務網絡。
裁撤腳步放緩
近五年來,保險公司分支機構一直處于凈流出狀態。據記者統計,2020年,有971家保險公司分支機構退出舞臺;2021年,這一數字陡然增至2197家;2022年更是達2966家,為近年最高點;直到2023年,這股裁撤潮才有所放緩,關停的分支機構數量回落至2065家。
2024年,共有2013家險企分支機構退出市場。盡管與上一年相比數量進一步下滑,但仍保持在相對高位。其中,人身險公司分支機構1385家,占比為68.8%;財產險公司分支機構628家,占比為31.2%。
與此同時,2024年保險公司新設分支機構1848家,剔除申能財險獲批開業新設的1263家分支機構后,實際新設分支機構585家。其中,人身險公司分支機構62家,財險公司分支機構523家。以此計算,2024年保險公司分支機構凈流出數量為1428家。
依據慣例,保險公司按照地區登記可以分為:總公司是一級機構,省級分公司為二級機構,地市級公司即中心支公司為三級機構,縣區公司為四級機構。其中,四級機構根據業務還會分為支公司、營業部和營銷服務部。
從裁撤主體來看,保險公司撤銷的主要是層級較低的營銷服務部與支公司,而這些被裁撤的機構大多集中在三四線城市和鄉鎮地區。
談及背后的原因,中國金融智庫特邀研究員余豐慧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稱,首先,隨著保險業競爭加劇和市場飽和度提高,部分地區的業務量不足以支撐分支機構的運營成本,導致盈利能力下降。其次,數字化轉型加速,使得越來越多的業務可以通過線上渠道完成,降低了對實體網點的依賴。同時,監管政策趨嚴,要求保險公司優化資源配置,提升服務效率,這也促使企業進行內部結構調整,關閉一些效益不佳的分支機構。此外,三四線城市和鄉鎮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居民收入相對較低,保險意識和購買力有限,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這些地區分支機構的生存空間。
不過,余豐慧也表示,未來這一趨勢有望逐漸企穩。一方面,保險公司經過一輪大規模的優化調整后,留存下來的分支機構通常都是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和服務能力,能夠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變化;另一方面,隨著保險公司數字化轉型的深入,線上線下融合的服務模式將更加成熟,線下網點的功能將從傳統的銷售轉向體驗、咨詢和服務,其價值會得到重新定位。因此,預計未來分支機構的裁撤速度將放緩,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的階段。
北京排排網保險代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帆補充道,隨著保險市場的逐步成熟和公司內部結構的優化,分支機構的調整可能會趨于穩定。此外,監管政策的完善和市場環境的改善也可能促使保險公司更加謹慎地對待分支機構的開設與裁撤。
代理人隊伍企穩
隨著保險公司分支機構不斷清退,近年來,保險代理人數量也在大幅減少。據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的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公報,截至2023年末,全國金融業企業法人單位共計10.7萬家,從業人員總數達1235.5萬人。與五年前相比,金融業從業者減少582.5萬人。其中,保險業的變動最為顯著,從業者減少578.2萬人。
“目前個險代理人隊伍已經不是金字塔形,而是向啞鈴型趨近,中堅力量嚴重不足?!睎|吳證券非銀金融行業分析師葛玉翔向記者分析指出,近兩年來脫落的人力大多為年輕的、司齡3年以內的新人。
新人脫落背后的原因則是保險產品結構的變化。葛玉翔稱,此前,新人主要通過銷售健康險等單價偏低的產品來獲客,現階段業務偏向儲蓄型產品,需要有一定資源和積累做支撐,這對新人而言并不友好。
葛玉翔認為,保險代理人下滑趨勢還將延續,關鍵觀察點在于個險渠道“報行合一”實施后,費用的變化情況。
楊帆同樣表示,隨著科技進步和消費者行為的變化,保險代理人數量可能還會繼續下滑。他同時強調,代理人仍然在一定程度上扮演著重要角色,尤其是在提供個性化服務和專業咨詢方面?!拔磥淼内厔菘赡苁谴砣私巧闹匦露ㄎ?,轉向更加專業化、價值導向的服務提供者,同時保持與數字化技術的結合,以滿足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
不過,從頭部險企來看,在經歷持續的代理人脫落以后,保險代理人隊伍已經開始止跌企穩。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壽險一哥”中國人壽個險銷售人力為64.1萬,比上季度末增加1.2萬人;平安人壽個險銷售人數為36.2萬,比上季度末增加2.2萬人;太保壽險月均核心人力規模為5.8萬人,同比增長2.4%。
“保險不是人做的,是人才做的。”新華保險副總裁王練文此前公開表示,產能驅動與高質量發展,才能促進公司及行業的發展。在他提到的三項落實政策中,強化招募標準居于首位。
數字化轉型提速
近日,各大險企的2024年保險理賠服務報告陸續出爐。從中不難發現,線上化、智能化已經成為理賠服務的關鍵詞,不少公司不約而同地提到,其理賠線上化率已超99%。
的確,目前保險業數字化轉型和線上化經營發展越來越充分,傳統意義上依賴線下機構帶來的價值創造隨之減少,甚至被取代,這也是分支機構不斷退出市場的重要原因之一。
北京大學中國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朱俊生以銀行為例解釋道,“過去,我們很多業務都是去銀行網點辦理,現在一年到頭也難得去幾次銀行,更多是通過手機客戶端辦理。銀行的離柜業務率越來越高,線下服務的部分功能被替代,保險業同樣如此?!?/p>
那么,這是否意味著保險業的線下網點終將會被線上所取代?
對此,朱俊生給出了否定的回答。他表示,傳統的保險公司,由于過去鋪設的線下機構較多,現階段拆并的情況也就相應較多。但是一些新型的保險公司,考慮到線下投入整體較大,盈利周期也較長,在開展線下布局時就會非常審慎,往往會選擇充分運用線上來做更好的資源整合?!罢雇磥?,不同的主體需要根據自己的資源稟賦和不同的發展階段,做出不同的發展戰略選擇。”朱俊生表示。
余豐慧指出,在數字化轉型趨勢下,雖然線上渠道在保險銷售和服務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線下網點并不會被完全取代。
他進一步分析道,線上渠道的優勢在于便捷性和高效性,可以快速響應客戶需求,降低運營成本。然而,保險產品往往具有復雜性和個性化需求,尤其是人身險等長期保障型產品,客戶在購買時更需要面對面的專業指導和咨詢服務。線下網點提供的不僅僅是交易場所,更是建立信任關系、提供深度服務的重要平臺。
“未來,線下網點的角色將更多地轉變為體驗中心、服務中心,與線上渠道形成互補,共同構建全方位的客戶服務網絡。”余豐慧強調,這種“線上+線下”的融合發展模式將是保險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