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道,據“今日俄羅斯”電視臺近期報道,烏克蘭民族團結部長切爾尼紹夫近期表示,烏政府將嘗試讓居住在國外的烏克蘭人“自愿”回國。有分析稱,該措施是為補充烏軍逐漸枯竭的兵源。該聲明恰好在烏軍155旅士兵大規模逃亡丑聞被曝光后發出,凸顯出烏軍目前正面臨重大危機。據烏克蘭媒體“Censor.net”報道,該旅出現了大量逃兵,其中有50人在法國接受訓練時逃走,另有1700人在該旅被部署在波克羅夫斯克前線之前逃離。
綜合烏克蘭國家新聞社和《基輔獨立報》等外媒報道,烏克蘭陸軍司令米哈伊爾·德拉帕特7日承認,由法國訓練的烏軍第155機械化旅(又稱為“基輔安娜”旅)存在逃兵現象,但他未透露準確人數。此前,烏克蘭媒體人爆料稱,2024年3月至11月期間,該旅超過1700名士兵擅離職守,引發烏克蘭國家調查局啟動相關刑事調查。法國右翼政黨“愛國者”黨領導人弗洛里安·菲利波1月3日在社交平臺X上發帖稱,為了訓練這支烏克蘭部隊,法國“浪費了資金”。
烏軍(資料圖)
155機械化旅最初組建的時候原本預計5000多人的編制,但還沒來得及前往法國訓練就被抽調了2500人去其他部隊,只剩下不到2000人前往法國,法國對此可以說是十分重視的,因為該項目是法國和烏克蘭簽訂的聯合軍事項目,法國特地為該旅準備了18輛法制AMX-10型輕型坦克,128輛裝甲運兵車以及防空和反坦克導彈,同時還配備了18門“凱撒”自行榴彈炮,這樣的配置算是相當豪華了,而且在該部隊在法國訓練時,馬克龍還特地前往駐地進行慰問。
烏克蘭能夠抵抗俄羅斯那么久,一方面是西方援助,另一方面是烏克蘭人本身在頑強作戰。大家看看中東,那么多勢力都扛不住以色列的攻擊。要知道俄羅斯的軍事實力,在地球村是前三的存在。而且烏克蘭與俄羅斯接壤,一馬平川,無險可守。烏克蘭軍隊能抵擋俄羅斯大軍,肯定有保家衛國的信念在。然而隨著時間推移,肯定有部分烏克蘭人出現了搖擺。因為現在的烏克蘭,不僅滿目瘡痍,而且已經無法左右自己的命運。
在烏格列達爾的作戰中,烏軍第123旅因為棄守陣地而逃過了被圍殲的命運。2024年10月下旬,第123旅的殘部幾百名逃兵回到了家鄉尼古拉耶夫。這些逃兵為了避免被追責,公開集會抗議,要求軍方提供更多的武器和訓練。一名第123旅的軍官說:“我們到達武赫萊達爾時只有自動步槍。原本說有150輛坦克,結果只有20輛,而且沒有任何支援?!痹谶^去近三年間,123旅從未進行過一次輪換,根本沒有補充兵員維修裝備的機會。
烏軍坦克(資料圖)
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烏克蘭依靠著西方國家的軍事援助和自身有限的兵力苦苦支撐。然而,戰事的長期拉鋸讓烏軍的人力儲備幾近枯竭。兵源的告急不僅僅體現在新兵質量下降,還反映在士氣低迷、逃兵現象增多等一系列危機上。特別是近年來備受矚目的“北約旅”(155機械化旅)的崩潰,更是暴露了烏克蘭軍隊管理與作戰能力的深層矛盾。面對這樣的困局,烏克蘭政府顯然意識到,僅依靠國內征兵已經無法解決問題,于是將目光投向了國外僑民。
軍事觀察家彼得洛夫認為,這份動員令更像是一份政治聲明。它既向西方盟友展示了繼續戰斗的決心,又在國內營造了全民抗戰的氛圍。可惜好大喜功不能當飯吃,實際效果恐怕難盡人意。打仗要的是真功夫,不是看誰嗓門大。再說了,那些逃到國外的人,不就是因為不想參戰嗎?現在又讓他們回來拿槍,這不是自打嘴巴嗎?人家都說:強扭的瓜不甜。這種政策只會讓僑民對祖國的感情越來越淡。
則連斯基(資料圖)
據今日俄羅斯電視臺網站1月7日報道,“巴士化”一詞被現代烏克蘭語及俚語在線詞典“Myslovo”評選為烏克蘭2024年年度詞匯。這個新詞反映了該國在俄烏沖突期間嚴苛的征兵做法?!癕yslovo”6日在其網站上的一篇文章中解釋說,這個新詞由意為“小型巴士”的詞根“bus”和表示行為或轉變的后綴“-ification”構成。文章寫道:“‘巴士化’一詞用于描述‘通過加急程序進行的強制征兵’,它在去年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文章強調:“該詞反映了征兵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即數量重于質量,而人權(有時連同常理)則被置于次要地位?!?/p>
烏軍地方兵役處每超額完成一個指標,大約能獲得8000格里夫納,差不多1362塊人民幣;征兵任務完不成指標,相關責任人會被罰款,甚至被派往前線作戰,
怕死畏戰是一方面,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錢,烏克蘭有分合同兵和義務兵兩種,合同兵月薪3000多人民幣,義務兵少一半,1500左右??蔀蹩颂m的經濟是越打越差,工資拖欠越來越常態化。
還有就是訓練問題。現在俄烏沖突的緊張程度讓烏克蘭根本沒有能力在后方充分訓練士兵,基本是送死炮灰。
巴赫穆特(資料圖)
用暴力征召真的太短視了。為啥呢?第一,它直接激化社會矛盾,每一次惡性事件都會讓民眾更加寒心甚至憤怒。如果這種情緒持續發酵,很難保證不會引發大規??棺h行動,到時候執政者不僅丟臉,還會陷入新的危機之中;第二,被強制參軍的人壓根沒動力呀!他們既然是被逼來的,又哪有什么熱情投入戰斗呢?結果很明顯,軍隊士氣越來越低落,軍事能力越來越差,然后迎接你的是什么?更多失??!
首先,烏克蘭的民眾經歷了近三年的戰爭,不論是前線作戰還是后方支援,很多人早已身心疲憊。戰爭的持續,民眾的士氣和耐力在不斷下降。
其次,烏克蘭征兵政策的強制性,使得不少原本愿意參戰的人也因擔心個人安全或生活穩定而不愿意前往戰場。
此外,隨著戰況的愈發激烈,許多年輕人對未來的前景感到迷茫,不愿再成為這場戰爭的犧牲品。年輕人不愿參軍的原因是顯而易見的——他們害怕死于毫無勝算的戰爭,更害怕前線的無盡殺戮和摧殘。
俄烏沖突(資料圖)
從社會層面看,這一舉措無疑是將戰爭壓力進一步轉嫁到年輕一代身上,本應在校園求學、探索未來的他們,被迫扛起槍桿,家長們會擔憂孩子安危,社會各界也會譴責政府決策,進而引發罷工、抗議等社會動蕩,甚至可能動搖政府執政根基,引發政治危機。烏克蘭當前的征兵困境,是俄烏沖突衍生出的諸多難題之一,也是戰爭給一個國家帶來沉重代價的縮影。它警示著世人,戰爭從來不是簡單的軍事對抗,背后牽扯的是整個社會的穩定、民眾的命運以及國家的未來走向。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