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龍茶的制茶流程有哪些?
第一步——采摘:以下午采摘為宜,便于夜晚做青。
第二步——萎凋:通過萎凋散發(fā)部分水分,提高葉子韌性,便于揉捻成型;失水過程中酶的活性增強,散發(fā)部分青草氣,有利于香氣散發(fā)。
第三步——做青:萎凋后的茶葉置于搖青機中搖動,葉片互相碰撞,擦傷葉緣細胞,從而促進酶促氧化作用。葉緣細胞的破壞,發(fā)生輕度氧化,葉片邊緣呈現(xiàn)紅色。葉片中央的顏色由暗綠轉變?yōu)辄S綠,形成所謂的“綠葉紅鑲邊”;同時水分的蒸發(fā)和運轉,有利于香氣、滋味的發(fā)展。
第四步——炒青:烏龍茶的內質已在做青階段基本形成,炒青是承上啟下的轉折工序,主要是抑制鮮葉中酶的活性,控制氧化進程,防止葉子繼續(xù)紅變,固定做青形成的品質。其次是低沸點青草氣揮發(fā)和轉化,形成馥郁的茶香。同時通過濕熱作用破壞部分葉綠素,使葉片黃綠而亮。此外,還可繼續(xù)揮發(fā)一部分水分,使葉子柔軟,便于揉捻。
英山云霧茶制茶工藝是哪幾個步驟?
一般茶葉制作過程八大步驟是:采摘、挑選、攤晾、殺青、搓揉、烤茶、慢烤、真空包裝。
精挑細選鮮嫩葉的為佳,攤晾散發(fā)鮮葉水分及除清臭氣,萎靡到一定程度搓揉,當形成卷曲狀小火慢烤,不僅能讓茶葉發(fā)出香氣還能干燥茶葉的水蒸氣,最后真空打包保存。
英山云霧茶制茶步驟
?。?)攤青:采下的全芽進廠后及時薄攤在簸箕上,可每隔1-2小時揚起簸箕簸動幾下,但不得用手去翻拌。攤放時候不跨越6小時。攤放后鮮芽失蹤重達15-20%。
?。?)達成:每鍋投葉量150-200克,并把握雨水和露水葉少投,晴天葉多投。投葉鍋溫100-110℃先抖炒后抖悶聯(lián)合,經(jīng)2-3分鐘后鍋溫降落到80℃,即轉入全抖炒。再經(jīng)1-2分鐘鍋溫降落到70-60℃,全程時候6-7分鐘。達成時候用力宜輕,并留意理直茶條。達成葉減重率35%旁邊,含水量為60%旁邊。
(3)炒二青:達成葉經(jīng)半小時攤涼后,不需揉捻就炒二青。投葉時鍋溫90℃,至茶條無粘手感時鍋溫領獎降落到80℃、70℃,其間以抖炒為主。間而輕輕把茶條抓起合掌(水平狀)朝一個傾向搓揉,邊搓邊使茶條渙散落入鍋中,云云重復數(shù)次,使芽體的茸毛散開,至茶條略有刺手感時起鍋攤涼。炒二青時候8分鐘旁邊。二青葉減重率30%旁邊、含水量44%旁邊。
?。?)炒三青:每鍋投葉量為1—2鍋二青葉。投葉時鍋溫70℃,先悶炒后抖炒,間而利用悶炒,鍋溫也隨之降落到60℃,其間還應理直茶條(伎倆與炒二青時同);當茶條完全失蹤去站性時,鍋溫降落到50℃,最先提毫,至白毫顯露時起鍋攤涼。炒三青的全程時候為7—8分鐘。三青葉的減重率22%旁邊,含水量30%旁邊。
?。?)烘干:分初烘、復烘、足干三次完成。
初烘(用60厘米口徑烘籠)每籠投葉量為一鍋三青葉,烘心溫度80℃,時候10分鐘,其間翻1—2次,程度要求達七八成干。
復烘每籠投葉量為兩籠妝烘干葉,烘心溫度70℃,時候20分鐘,其間翻2—3次,程度要求達九成干。
足干每籠的投葉量為2—3籠復烘葉,烘心溫度50℃,時候1—2小時,其間翻1—2次,下烘時茶葉的含水量不得跨越6%。待茶葉冷卻后安排在裝有干燥劑的容器中保鮮。
殺青
采摘下來的鮮葉,需要進行搶鮮處理,這時候就需要用到炒茶的專用鍋來殺青了,大概每一個鍋內投入的茶涼為150-200g,手法上為,先進行抖炒,然后再使用悶炒的方式來進行,殺青的溫度先高后低,投葉的時候,鍋內的溫度為100-110度,殺青出鍋的時候60-70度,全程時間為7分鐘。
炒二青
進行殺青之后的茶葉,等待攤涼之后就可以進行炒二青的操作了,頭也兩大概為兩鍋的殺青葉,往鍋中投入茶葉的時候,鍋內溫度大概為90度,主要以抖炒為主,在炒制的過程中,同時進行搓條,全程約8分鐘,然后起鍋攤涼。
炒三青
炒三青的時候,每鍋的投葉量為兩鍋的二青葉,鍋內的溫度降至70度,先進行燜炒,再進行抖炒,理直茶條,當茶條失去粘性的時候,將鍋內溫度降至50度,然后再進行提毫,當白毫充分顯露出來的時候,全程約8分鐘,再起鍋攤涼。
烘干
用專業(yè)的烘干機,分別對炒三青之后的茶葉進行初烘、復烘、足干這幾步,當茶葉中的含水量不超過6.5%的時候,即為較優(yōu)質的英山云霧茶。
精選
烘干后的英山云霧茶,再進行精選,精選的意思就是,除去英山云霧茶中的灰色,不良的茶芽部分,除去英山云霧茶的細末碎片,只保留長度勻整均一的英山云霧茶下來,極為精品。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制茶機械設備生產工藝流程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制茶機械設備生產工藝流程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